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7-16 | 瑞纳智能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54.47 | 2.06 | 0.66% | 35.03亿 | 7.5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58.32% | -58.32% | -137.76% | -137.76% | -177.73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74.30% | 74.30% | -177.73% | -177.73% | 0.09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04.80 | 277.91 | 344.52 | 26.35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3345.72 | 3862.66 | 14.31% | -0.01% | -0.24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65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孜数科技,国元证券,林锐基金,临观资产,中金财富证券,中泰证券,樘樾基金,凡德投资,王继立,尤雷,钟佳梅,尤翔,康道飞,黄泽明,阿基米德私募,美通私募 |
调研详情 |
1、请介绍一下智慧供热行业未来智能化水平? 答:智慧供热行业未来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通过全面部署智能传感器实现全要素数字化感知,实时监测多节点参数并快速响应故障;借助 AI 技术实现运行决策自主化,结合多维度数据精准预测供热负荷,降低人工干预;依托数字孪生体系推动设备运维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预防,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基于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持用户灵活调控用热并享受定制方案;深度融合可再生能源构建多能互补系统,参与碳交易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同时通过优化二网平衡和热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精准调控与高效管理,解决冷热不均等问题,整体推动供热系统向更精准、智能、高效、个性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公司产品是否有出海的意愿? 答:公司目前的战略重心仍集中在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通过聚焦国内需求、强化技术适配性和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助力国内智慧供热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3、公司在整个智慧供热设备改造中能占多大的市场比例? 答:国内智慧供热设备改造市场规模庞大,随着各地对节能减排、供热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老旧管网改造、供热系统智能化升级等需求不断释放,为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力。公司较早布局智慧供热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已在全国多区域形成成熟的项目落地经验和品牌影响力;公司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 从智能传感器、AI 控制器等硬件产品,到数字孪生运维平台、负荷预测算法等软件系统,能精准解决供热系统能效低、调控难等痛点。作为智慧供热领域的企业,公司凭借核心优势,助力公司在不断增长的供热设备改造市场中抢占更多先机,实现市场占比的稳步提升。 4、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点是什么? 答:公司将持续深耕山东等传统优势区域,依托与老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升级服务如迭代智慧供热相关设备、优化 AI 调控算法等,在巩固既有市场份额的同时挖掘存量收益空间;与此同时,在华北、西北等市场,凭借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带动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技术层面,公司将维持高比例研发投入,聚焦供热系统能效提升与智能化升级,加速推出如 100kW 磁悬浮热泵等兼具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在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与利润空间。 5、未来,供热设备是否有大量更新改造的需求? 答: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供热系统的绿色转型,老旧供热设备能耗高、效率低,不符合当前低碳发展要求,政策明确要求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淘汰与更新。从设备自身状况而言,国内大量供热管网及终端设备已进入老化期。部分城市的供热管网使用年限超过 20 年,存在腐蚀、泄漏等问题,不仅导致热损失率高,还影响供热稳定性与安全性;终端用户的暖气片、温控阀等设备陈旧,无法实现精准调控,造成 "冷热不均" 等现象,用户对舒适性的追求推动了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迭代也驱动着设备更新需求。智慧供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传感器、AI 控制器、磁悬浮热泵等新型设备在能效、调控精度、运维便利性等方面远超传统设备。此外,传统设备难以满足用户对室温精准控制、按需用热的需求,而智能温控终端、分户计量设备等的普及,需要配套更新相关硬件与软件系统,进一步扩大了设备更新的市场空间。综上,在政策引导、设备老化、技术升级与用户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供热行业的设备更新需求正持续释放,且呈现出向智能化、低碳化、高效化方向升级的特征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