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辉光电-U2025-06-3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和辉光电-U2025-06-3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5-06-30 和辉光电 - 特定对象调研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3.76 - 356.28亿 1.86%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7.45% 7.45% 20.88% 20.88% -42.02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13.16% -13.16% -42.02% -42.02% -1.59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0.68 5.20 142.96 0.59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59.48 52.62 65.72% -0.38% -3.69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160.97亿 2025-03-31 - -
参与机构
天风证券,泰康基金
调研详情
问答环节
1、公司 2024年以来业绩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答:2024年公司聚焦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的产业布局,持续强化经营韧性,并积极调整策略,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公司重点发展的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中大尺寸AMOLED 领域,出货量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增幅超180%,实现了量价齐升。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9.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3.19%,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改善了40.58个百分点。2025年,公司得益于继续坚持和完善上述经营策略,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 7.45%,毛利率同比改善了 16.37个百分点,其中平板/笔记本电脑领域的 AMOLED收入同比增幅超过 110%,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2、公司在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答:公司坚持研发创新,致力于对 AMOLED 前沿技术的持续突破,2024年度顺利完成了近 20项新技术的结案,为产品竞争力持续赋能。公司已构建覆盖智能穿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及航空显示的全场景技术矩阵,包括 Hybrid 显示新形态、Tandem叠层显示技术、Eagle 驱动电路组以及动态变频技术、柔性技术、TOE技术、LTPO技术等。通过各种前沿技术的应用,公司产品在轻薄、亮度、强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性能更具优势,可以满足客户高端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的需求。公司加快推进最新技术方案的成果转化,持续巩固技术领先地位。2024年,公司量产了30余款各应用领域的新产品,实现了 Hybrid、Tandem、高频PWM 调光等多项前沿新技术的落地应用。
3、公司在中大尺寸 AMOLED 产品方面有什么优势?
答:公司是中国平板、笔电、车载和航空等中大尺寸高端AMOLED显示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先者。在中大尺寸领域,公司是国内AMOLED 面板行业中最早开拓,且已实现稳定供货的厂商。在平板、笔记本电脑领域,公司持续突破技术制高点,巩固国内龙头地位,2024 年度出货量突破 300 万片,创历史新高,其中笔记本电脑AMOLED 显示屏产品首次实现百万级量产突破,带动该领域营收激增超 180%,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首位,已成为国内多家头部品牌客户平板、笔记本电脑产品的首选。自2020年公司首款平板 AMOLED显示屏量产,至 2024 年笔记本电脑 AMOLED 显示屏实现大批量出货,2020-2024 年公司平板、笔记本电脑 AMOLED 显示屏出货量连续保持国内第一的地位。在车载航空领域,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实现了对多场景、多规格的全面覆盖。公司两款车载 Tandem AMOLED 新产品在2024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交付,产品应用从中控延伸至副驾娱乐、后座娱乐和流媒体后视镜等新场景;航空应用产品线覆盖 15.6-27 英寸多个尺寸型号,均开始量产交付,需求持续稳定。2024年,公司在车载航空领域的出货量呈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增幅超 200%。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