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图新2025-06-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四维图新2025-06-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5-06-24 四维图新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现场交流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2.34 - 202.08亿 1.59%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6.87% 6.87% 10.18% 10.18% -19.33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35.91% 35.91% -19.33% -19.33% 2.71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6.75 48.12 117.29 11.33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52.05 110.71 20.01% 0.06% -1.54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7-15
报告期 2025-06-30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7.62亿 2025-03-31 预计:净利润-31919--26812 公司坚持以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为驱动,持续深化与头部战略客户的协同合作,报告期内智云和智芯业务收入实现稳健增长。智云合规业务依托数据安全治理优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智云智能驾驶地图业务凭借核心技术积累实现增长。智芯业务的汽车电子芯片出货量实现增长,市场竞争导致产品单价承压下行,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及成本管控,智芯板块收入实现增长。智驾板块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系部分车企客户量产车型推进节奏延迟实现所致。随着上述影响因素的逐步缓解,预计该板块收入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升并重回增长轨道。智舱板块受业务聚焦调整及部分项目量产周期结束双重因素影响,收入同比呈现下滑态势。公司持续深化“数据闭环生态与全栈整合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坚定执行既定战略,强化核心能力建设与提升,进一步增强公司经营韧性与抗风险能力。通过降本增效举措的持续深化,公司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实现营收增长和亏损持续收窄,经营效率展现提升态势。
参与机构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财沣投资,熙杰私募基金,国投证券,深圳领峰资产,京东科技,长城证券,浙江绅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粤开证券,海南宽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蔡伟豪,羊角基金,安卓投资,东北证券,深圳本利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苏州星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创华投资,上海虎翼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原证券,联储证券,左岸绿洲,泽源基金
调研详情
1、请公司介绍一下所处行业近况。

智驾平权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高阶辅助驾驶已经从差异化竞争的“增值服务”转变为抢夺大众市场的“胜负手”。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正逐步下沉至中低端车型。未来中阶辅助驾驶功能有望成为10万元级车型的标配,这将进一步推动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

除极少数全栈自研的头部OEM外,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的路径是更务实、成本更可控、可快速量产突围的更优解,这不仅有助于车企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还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对四维图新来说意味着,自主及合资品牌的辅助驾驶市场机遇在增加,客户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打赢节奏越来越快的智能化之战。而我们的智驾业务能够从无到有、到逐步成为龙头业务,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以创新拥抱变化的主动选择。

芯片行业:随着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的不断升级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车企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这不仅促使车企强化成本管控,更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本土企业加快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步伐,同时加速国产芯片的认证和上车进程。当前,中国汽车芯片行业正处于智能化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

2、公司在此前业绩说明会讲到,公司合规业务24年达到150%的增速。25年Q1同样是100%以上的高速增长,想请问公司如何看待未来这块业务的前景?

目前行业痛点还是较集中,数据合规业务增长趋势明确。2024年智云板块全年营收22.54亿元,同比增长达28.96%,其中主要得益于数据合规板块的收入大幅提升。我们认为随着智驾不断向高级别应用发展,不仅数据量将爆发式增长,合规更是大势。依托AI增强的数据闭环,有助于车企实现算法快速迭代与优化。同时,利用AI驱动的合规数据处理(如:自动化脱敏、智能托管),有助于车企将数据安全被动成本转化为主动竞争优势。目前结合合规业务蓬勃发展的速度,公司正进一步深化与字节火山云等云服务商的合作。

3、能否展开讲一下四维在车展提出的世界模型,包括帮助客户搭建世界模型?

目前,世界模型相关能力已逐步在四维体系内实现闭环应用,用于行为预测、轨迹生成等关键模块,并正在面向OEM及Tier1进行产品化输出。未来,随着AI原生的智驾架构演进,四维在基础数据领域将由过去的图商进一步升级为智能驾驶的数据与模型基础设施提供者。

4、公司预计智驾订单达到多大体量,才能保证盈利?

盈利水平取决于智驾订单的构成,如开发成本、软硬件占比、采购成本、出货量等,我们合作的各个车厂须casebycase看,都不太一样。其中,量级无疑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选择生态合作的原因,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只有达到一定销量的智驾方案才能获得成本端的规模效应,这正是公司智驾业务的策略打法,就是以具备“极致性价比”的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同时,盈利的获得也同内部的成本控制、运营效率提升有关,比如公司近3年的人效已经从78万/人,提升到168万/人,叠加基于项目毛利和规模考量进行的聚焦动作,也带来了研发投入和期间费用的有效控制,都会对盈利改善产生积极影响。5、近期工信部等部委出台相关规定,整治智驾乱象,同时多家头部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请问对公司有何影响?

这次政策的强化,以安全为核心重塑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监管框架,通过严格的准入、测试、宣传和OTA管理要求,对此前的行业无序乱象进行纠偏,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意味着未来,行业将呈现“监管强化”与“应用创新”双轨并行的发展态势。应用创新不言自明,比如中高阶辅助驾驶方案正在从传统的模块化向端到端方案发展。端到端方案通过单一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从传感器输入到规划、控制输出的直接映射,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强的泛化能力;而所谓的监管强化,既包括通过严格测绘资质准入、开展数据安全评估以及升级防控技术等手段,筑牢行业合规底线,也包括依托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示范应用试点,探索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众源成图更新等新型服务模式。而在上述地图、数据合规领域、车路云领域,公司都有较深的护城河,地图是辅助驾驶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件和安全件,其重要性和价值在行业内正进一步得到确认和重估。

相信通过规范宣传与明确功能边界,将技术迭代纳入规范化轨道,会有助于行业进一步整合、洗牌,也给我们这样致力于助力车厂全栈可控的供应商带来机遇。

主机厂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有助于公司经营现金快速回笼,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财务费用。

6、请介绍公司的芯片业务进展。

公司旗下杰发科技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超过10年,是国内最早车规级汽车芯片提供商之一,与全球主流Tier1和整车厂建立合作,客户覆盖国内超95%整车厂,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杰发科技两大产品线SoC和MCU全部通过车规认证并稳定量产多代,到目前,SoC芯片出货量已达9000万套片,MCU芯片出货量突破7000万颗。目前,杰发科技重点布局AC780x系列、AC784x系列、AC787x系列以及MCU+等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其中,第五代SoC产品舱行泊一体芯片AC8025AE已于近期发布。作为全新高集成度、高稳定性、高性价比车规级舱行泊一体单芯片解决方案,AC8025AE可提供Parking&L2+&NOPLite智驾完整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座舱完整解决方案。在MCU芯片方面,杰发科技已打造了初、中、高阶完整的产品矩阵,持续打造丰富的生态系统,率先实施全产业链国产化布局,满足未来新型E/E架构发展趋势。随着智驾平权时代的开启,汽车智能化程度将会加速提升,带动平均每车搭载MCU数量高速上升,芯片业务前景广阔。

7、公司目前人效比为多少?

公司2024年人效比约为168万营收每人,同比上涨50%以上。提升人效比是公司的长期战略之一。

8、公司对2025年的业绩展望如何?

转型智驾是一件难而正确的战略抉择。人才投入、研发成本、目前行业的价格竞争激烈都是目前造成阶段性亏损的因素。2024年营收年增长超过12%,2024年至2025年Q1新增300万套基础行车定点及60万套舱泊产品定点,同时公司积极实施一系列降本增效策略,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自动化水平等措施,持续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希望通过合理把控研发投入与期间费用,在确保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基于此,我们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大幅减亏。

9、杰发所处的芯片行业有没有观察到新的机会或者说收入弹性可能的来源是?

两轮车新国标于2024年12月底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主要体现在整车质量上限提升、控制器防篡改、产品质量保证与一致性、安全性、定位要求等方面,很多功能需要在仪表显示与功能控制层面落地,给杰发科技的SoC座舱产品带来新的市场与需求;同时,配合头部车企的出海需求,考虑到座舱产品在海外与国内的功能代差和更严格的车规级要求,我们伴随车厂出海车型量产,均有利于杰发科技SoC产品矩阵分层次有效落地、贡献收入增量。

10、杰发科技的产品出货给Tier1和车厂的比例是多少?

我们作为芯片设计公司,通过华阳、航盛、德赛、宁德、霍尼韦尔、松下等几十家Tier1,出货覆盖国内超95%以上车型。

11、介绍一下杰发科技的车身控制芯片新品。

2025年4月10日,车规级MCU芯片AC7870成功点亮,并于15日开幕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正式发布。AC7870是杰发科技首款基于ARMCortex-R52内核的多核高频MCU,支持锁步核,符合ISO26262ASIL-D功能安全标准,内置HSM模块,可满足国内、国际高等级信息安全需求标准。软件生态部分,可适配主流AUTOSAR,并提供符合功能安全的MCAL。同时AC7870也拥有大尺寸Flash存储和丰富的外设接口资源,适用于功能安全高等级及新电子电气架构下的域控、区域控制、动力底盘等多个场景。

12、介绍一下杰发科技的国产化进程。

杰发科技坚定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公司与国内头部企业积极联手,推进在车规级SoC和MCU两条产品线上全链条国产化。目前已有AC7802和AC7803等产品在中国大陆完成设计、封测和晶圆制造。

13、SoC和MCU的差别是什么?

在集成和复杂度方面,SoC的集成度和系统复杂度相对MCU更高;功能侧重方面,SoC偏向综合处理和系统预算,MCU着重于实时领域的控制任务;从成本角度看,SoC的价格通常高于MCU,主要因为SoC的制造过程更为复杂,需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来实现高度集成;应用场景方面,SoC通常应用于对性能要求高、高端智能化应用,而MCU通常用于成本、功耗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

14、杰发科技的SoC和MCU都应用在哪些车端场景?

SoC主要应用在舱驾一体、智能座舱和仪表三大场景。MCU的应用涵盖数字钥匙、车灯、组合开关、HUD、BMS、无线充、TBOX、BCM、热管理和座椅控制等10大核心场景。

15、公司为何与阿里云、华为云和火山云等多家云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与不同的云厂商合作,可以覆盖大模型应用、智能辅助驾驶、汽车行业专属云、车企出海服务、智慧交通、数据安全合规底座等多个关键领域,以便发挥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相对优势。作为基础云平台,都为公司智云业务的增长提供了支持。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