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禾智能2025-02-2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佳禾智能2025-02-2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5-02-20 佳禾智能 - 特定对象调研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144.17 2.02 0.82% 61.19亿 3.42%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8.95% 8.95% 7.63% 7.63% 3.19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13.37% 13.37% 3.19% 3.19% 0.65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14 12.53 101.34 5.96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95.45 75.71 27.51% 0.14% 0.18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5.14亿 2025-03-31 - -
参与机构
浙商证券,西南证券,中邮基金,中银资管,鹏华基金,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浦银理财,银华基金,先锋基金,中信保诚基金,源峰基金,建信基金
调研详情
一、参观展厅:由投关经理程维荣为投资者讲解了公司发展历程,研发、生产布局、主要产品等情况。

二、交流座谈

1、请问公司如何看待AI/AR眼镜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答:从2024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对AI/AR眼镜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随着手机品牌商、互联网品牌商、传统消费电子品牌商等各类企业的进入,智能眼镜及AR眼镜预计销量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技术层面,大模型、芯片、光学等技术持续进步,将为用户带来更优体验,进而提升眼镜品类的渗透率。眼镜形态的出现推动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创新,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

2、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如何看待AI大模型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进程?

答: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大模型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进程正不断加速且前景广阔。从积极方面来看,这一融合能够大幅提升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能实现更自然的交互、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强大的功能,如AI手机的影像和智能助手升级、AIPC办公效率提升等。但另一方面,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硬件算力和功耗需要跟上AI大模型的发展,尤其在注重便携的穿戴类消费电子领域,续航能力将成为需要市场共同攻克的技术难题。

3、当前市场AI/AR眼镜关注度较高,公司有何哪些客户开展相关合作?进展如何?

答:公司已成功与安克、天猫、哈曼、影目科技等一众行业知名品牌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实现智能音频眼镜及AR眼镜的规模化量产。目前公司持续在为影目科技生产INMO GO2,为仙瞬科技生产搭载Digiwindow技术的创新眼镜产品。未来公司会持续深耕眼镜赛道,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积极开拓新客户,把握市场发展机遇,为后续的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4、市场上越来越多友商在进入眼镜赛道,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答:公司是较早一批进入眼镜行业的ODM厂商,在智能眼镜生产的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有高规格智能眼镜专用产线,包含光机、波导、摄像头来料检测,自动化双目合像设备,高等级防尘车间等。公司具备XR整机全链条开发能力,整机方案能够覆盖行业主流及发展趋势的全部选型,包括音频眼镜、拍摄眼镜、一拖二、二拖二双目单绿、全彩方案等。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保持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

5、请问公司2024年全年业绩情况如何?2025年如何展望?

答:公司2024年度业绩预告已经于2025年1月24日进行披露。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有小幅增长,涨幅约为3.8%。归母净利润约为5000万元-6000万元,同比有所下降。受到客户结构变化及产品迭代影响,公司毛利率下降约3%,毛利额减少约6100万元。上述的数据均是未经审计的数据,更为精确的全年业绩情况还请以年度报告数据为准。

6、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明显,请问具体原因是什么?后续会有哪些相应改进措施?

答:公司利润下滑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松山湖总部运营中心、江西产业园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费用同比上涨;(3)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计提使财务费用同比增加;(4)公司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与计提存货跌价同比有所增加。后续公司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在确保公司生产效率的同时,注重费用管控。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