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2-12 | 强瑞技术 | - | 分析师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48.95 | 5.83 | 1.00% | 51.54亿 | 13.22%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11.27% | 111.27% | 184.28% | 184.28% | 5.31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2.85% | 22.85% | 5.31% | 5.31% | 0.72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2.19 | 12.13 | 96.32 | 3.49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33.45 | 111.44 | 48.07% | 0.04% | 0.16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4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2.53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9000-11000 | 2024年度,公司的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公司预计2024年度业绩较上一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主要下游之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且公司部分核心客户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业务有所恢复,使得下游客户对公司的总体需求量有所增长,公司及时响应客户的增量订单需求,相关的业务收入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公司持续拓展智能终端以外其他新兴市场的效果逐渐显现。2024年度公司积极把握服务器、智能汽车等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持续拓展相关业务,有效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并在该等细分领域实现业务规模的较快增长;(3)随着AI产品的爆发式增长,相关的算力需求带动服务器市场快速扩张,公司前期通过对外投资布局的散热器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亦随之增长,2024年度公司散热器产品收入实现较大增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
参与机构 |
上海复胜资产,信达澳亚基金,诺安基金,广东正圆私募基金,上海途灵资产,湘财基金,中欧基金,诺德基金,汇丰晋信基金,长城财富资产,博时基金,华福证券 |
调研详情 |
会议流程: 一、公司简介 二、提问环节 公司将会议中投资者所提问题及答复汇总整理如下: 1、公司业绩增长来源 答:2024年公司整体业绩预告已经披露,公司在3C、智能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全线增长。 2、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整体情况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业务主要分为智能汽车和智能驾驶两个方向,主要客户为H客户和B客户,并应用于多个新能源汽车终端品牌。业务包括车载模块性能测试、车灯线体组装和检测,以及智能驾驶控制器模块功能检测等各类整体解决方案。汽车业务的验收及回款周期较长,导致公司坏账及减值计提金额有所增长,为正常业务拓展导致;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均为非标定制化业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毛利率可控,目前未出现明显客户压价情况。 3、公司在液冷服务器业务的整体情况 公司在液冷服务器相关的业务主要分为液冷检测设备及散热器产品。主要客户为H客户,也同步在开拓其他客户。公司单独的液冷检测设备价格几十万不等,取决于集成功能。由于产品主要是非标的,各个产品和客户要求不同,一年能检测的服务器套数不固定,难以估算。 散热器业务主要客户为H客户体系,其他还有台资或美资竞争对手,公司具体占比尚不明确。散热器业务的整体增长较快。散热器产品在客户机柜的装载量主要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决定。 4、公司竞争壁垒 专利技术优势:公司十分重视专利技术,在非标业务中针对客户新需求进行研发设计,并申请核心专利,如光学防抖和气密性检测方面的专利。 客户研发经验积累:研发团队稳定,对客户有深度理解,能在客户产线前期设计时配合并提出修改建议,帮助解决客户痛点难点,有利于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依赖。 生产模式与战略规划:公司采用小批量、定制化、快速交付的生产模式,适用于所有电子行业更新迭代需求,能快速响应客户。此外公司战略聚焦龙头客户,服务好龙头客户后再向同行业推广相对容易。 5、未来增长趋势 公司预计在3C领域业务稳中有增。重要客户的回归以及公司在富士康拓展模组类产品也将带来一定增长。公司希望在基本盘略有增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 此外,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服务器领域的增长较快,主要基于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 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及智驾系统的全面普及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6、公司对于子公司三烨科技未来的股权是否会继续增持? 决策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其他股东和客户态度等,目前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法。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