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2-10 | 广电计量 | - | 投资者线上交流会,线上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28.10 | 3.07 | 2.24% | 99.97亿 | 1.2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5.16% | 5.16% | 302.86% | 302.86% | 0.08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8.68% | 38.68% | 0.08% | 0.08% | 2.39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9.30 | 22.24 | 102.56 | 1.76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02.42 | 196.81 | 45.81% | 4.41% | 0.02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7-11
报告期
2025-06-30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18.95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9500-1000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扣“向新突破,抢抓新兴赛道激发新动力;以质图强,升级优势主业打造高标杆”的年度经营主题,聚焦特殊行业、汽车、集成电路、数据科学等战略性行业,强化服务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能力。公司受益于特殊行业、新能源汽车、航空、集成电路等科技创新需求,以及加大市场拓展,实现了科技创新类业务订单的较快增长,订单增长逐步转化为收入增长。同时,公司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
参与机构 |
国联安基金,国君资管,长江证券,宝盈基金,睿胜投资,东兴基金,华安基金,东方自营,盘京投资,磐厚动量,圆石投资,汇泉基金,源乘投资,宁银理财,国信资管,贵铁基金,浙商资管,玄卜投资,中荷人寿,国金基金,惠升基金,摩根大通,浦银安盛,星石投资,招银理财 |
调研详情 |
二、问答环节 一、公司2024年度业绩预告比较亮眼,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24年公司优化经营策略,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检测能力,以技术创新推动公司产业升级,目前公司在特殊行业、汽车、集成电路、通信、航空、新能源、医疗器械、数字化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业务占比持续提高,国产化和科技自主推动的科技创新,对研发环节的检测与测试需求持续保持景气。 在市场方面,公司优化增长模式,从扩大服务区域、增加检验参数、拓展新行业领域的三维市场增长模式,强化区域深耕、技术创新和全国化协同,市场拓展能力进一步夯实。 在管理方面,公司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与降本增效,从人均产值、场地租金、物料损耗、物流管理利用等各方面进行成本费用监控与优化,管理费用率等均实现较好改善,净利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公司特殊行业业务2024年表现如何? 答:公司在特殊行业业务主要聚焦研发阶段,基于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及全国一体化的保障服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体现,同时公司加强市场拓展,实现订单的稳定增长。 三、公司汽车检测业务2024年情况如何?智能驾驶相关的检测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答:汽车行业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以及技术不断创新,公司相关检测业务订单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受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价格竞争压力。公司通过实施技术引领策略,以新技术能力拓展新检测业务,实现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订单保持稳定增长。智能驾驶发展迅速,行业标准不断完善,智能化带来各类传感器、芯片、模块、信息安全等检测新需求,三电系统、充电系统技术持续更新,新的检测参数不断增加,公司已在快速布局和完善相关检测能力,抢抓市场发展机遇。 四、公司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已有哪些布局? 答:商业航天是公司优势业务之一,公司的国产大飞机产业布局相对较早,参与程度相对较深,与商飞及产业链建立了长期的深度合作关系。公司目前已获得中国民航局、中国商飞等机构认可,具备大部分型号飞机的检验测试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资质,属于行业内认可覆盖能力较全的计量检测机构。 公司受益大飞机检测能力的积累,在低空经济方面实现较好的能力覆盖,公司可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提供科研咨询、试验验证、适航取证等综合技术服务,助力完成全球首个载人eVTOL型号TC适航取证、国内首张人用降落伞适航取证、新疆本土首架民用直升机适航取证等。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均是公司密切跟进和布局的重点领域,公司与北京亦庄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计量检测AI大模型联合创新中心”,探索人工智能在检测行业中的应对,同时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算法验证、安全测试等技术能力储备。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行业的政策变化和标准完善后的机会,并做好相关能力储备,探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协同合作。 五、公司集成电路检测业务开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自主培育的集成电路检测业务已在上海、无锡、广州、成都等地建立了实验室,重点围绕汽车、通信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芯片生产和封装企业,已构建元器件筛选与国产化验证、半导体器件与模块质量提升工程,以及车规级芯片AEC-Q认证三大“拳头产品”,其中车规半导体业务处于领先地位,近年保持快速增长。 六、环保检测和食品检测的减亏情况如何? 答:公司对环保检测和食品检测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调整,关闭了部分实验室,并进行了部分人员和设备优化。公司加大“三普”业务的市场拓展,环保检测业务实现较好增长,减亏效果好于预期;同时通过全面实施降本增效,环保检测和食品检测业务的经营情况明显好转,也带动了公司毛利率的改善。 未来公司将持续调整环保检测、食品检测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目前已规划组建团队为转型升级做好能力储备。 七、中安广源的业务开展进程如何?过去两年公司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后续还有哪些操作? 答:2024年公司更换了中安广源主要管理层,全面实施整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安广源的业务结构以政府业务或政府政策驱动型业务为主,近几年受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需求下降、价格下滑等影响因素仍未完全消除。 后续公司将重点针对中安广源探索业务的转型机会,加快新业务突破,降低政府客户比重,重新回归稳定增长的轨道。 八、公司公告收购曼哈格,公司在该方向加大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答:公司在总结投资并购经验的基础上,持续通过并购的方式,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打造围绕战略性产业和科技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力。 标准物质是公司战略布局业务方向之一,公司收购曼哈格,布局有机类标准物质领域,将进一步完善标准物质产品线,可以实现食品、环保、临床、保健品、化妆品和工业品等领域的标准物质全覆盖。双方通过产业协同,更好的服务现有客户和服务更多的目标客户,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标准物质服务商和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国产标准物质行业地位。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