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1-22 | 炬光科技 | - | 电话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2.66 | - | 56.38亿 | 1.5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3.75% | 23.75% | -97.38% | -97.38% | -18.85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3.39% | 33.39% | -18.85% | -18.85% | 0.57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7.45 | 49.91 | 122.50 | 3.48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262.01 | 81.76 | 28.04% | 0.03% | -0.37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2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6.04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20000--15000 | 1、收购前公司业务中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下游客户激烈竞争形势持续;公司作为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业务受到较大挑战,业绩结果不达预期,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随着其他市场应用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比例的提升,工业激光领域的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未来工业激光行业激烈竞争情况对公司负面影响将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削弱工业激光行业激烈竞争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2、公司财务费用增加,理财收益减少随着2024年两次并购项目的完成,公司资金持有量有所下降,导致闲置资金理财收益相应减少;同时,汇率波动造成全年累计汇兑损失增加;另外,并购贷款的增加也使得公司银行借款利息支出显著上升。3、并购项目尚未盈利本身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2024年度,公司完成了两次重要的战略并购项目,分别是瑞士炬光和ams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的收购。这些并购项目旨在加强公司的现有业务、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形成合力、增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长期来看,将为公司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但短期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4、对相关商誉计提商誉减值5、对相关资产从谨慎 |
参与机构 |
海南羊角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玄卜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启派电气有限公司,红杉资本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域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钰磊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鑫垣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瑞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朴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泽(厦门)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京优群科技,濮阳中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横琴智合远见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水璞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福建鑫诺嘉誉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丰极合伙,北京正道兴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郴州市尖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红线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上海涌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泾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中域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浚泉信投资有限公司,国投期货有限公司,上海晟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Eimskip,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老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报业集团,蓝海启程(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同创博润创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企业),厦门建发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肇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州云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甬兴证券有限公司,深圳红方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百川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扬星,王铭创,吴雁,王磊,吴兆方,邹勇,吴晓林,翟传峰,王鹏,张洪芳,丁瑞阳,胡毓贤,范二力,崔敬,刁骑,冯向东,谭顺鸿,王东辉,李志强,倪红枫,白玉欣,程华,深圳宏鼎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鸿运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海德认证,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君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青骊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冰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呈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丞毅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乾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青沣资产管理中心(普通合伙),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景泰利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道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通苏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然医科技有限公司,华曦资本,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红石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易知(北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瀚璟实业有限公司,JK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中邮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武汉江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产中大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十溢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晖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度势投资有限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盛曦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IGWT Investment 投资公司,广州市航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设计,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资产管理分公司,赢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长城财富保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聆科声学技术,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润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禾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承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齐华经贸有限公司,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中域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大风世纪技术有限公,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福州开发区三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汇祥(天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人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徳懿禾资产,广东广机国际招标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德睿恒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伯兄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长江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创富兆业金融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谦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哲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大道至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创(北京)新能源汽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迁云(嘉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立心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金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信投资,成都德冠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八方精品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风炎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海蓝海湾建材有限公司,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瑞享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宸展光电(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传媒中心,科芯源电子商行,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交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赛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汇润生(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西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证信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天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温州亿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皓汇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河南大学,浩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惠升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漳州华禧食品有限公司,广东钜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微脉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青城鼎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源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电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宏盛鹏达投资有限公司,Emplas Hi-Tech,北京橡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金控资本管理企业(有限合伙),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胜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玖鹏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广州金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红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陕西中科非开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市慧创蚨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韩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榜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南鑫焱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赋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国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磐厚动量(上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上饶师范学院,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喜世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云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常安汇富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济南三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调研详情 |
问:瑞士并购项目完成满一年,整合工作是否依照之前的计划推进?成效怎样? 答:过去12个月,公司严格落实2024年1月制定的瑞士并购整合计划。前6个月,着重融合业务,夯实基础,确保战略部署有效落地;后6个月,稳步推进整合举措,持续优化运营。 业务层面,我们不仅稳固了原有的SMO客户群体,还在新客户拓展上取得积极进展。光通信领域,在巩固与国际客户合作的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我们成功开拓了10余家新客户,在多个既有老客户处也收获新项目,涉及30余款产品。目前,部分产品处于付费样品验证阶段,部分已实现批量供货,还有部分已在2025年供应招标中中标,为2025年该领域的业务增长积蓄了巨大潜力。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半导体行业全球范围内的旺盛需求,以及瑞士并购带来的产品种类与客户资源的双重扩充,除瑞士炬光原母公司SMT的业务有所下滑外,公司在该领域来自其他客户的业务均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但是也不可否认,汽车业务在新客户获取过程中,由于生产转移前的较高成本负担导致在新客户开发进程中面临的竞争劣势,改变SMO亏钱拿订单的做法,坚持炬光科技不做亏钱业务的原则,除在2024年第二季度成功赢得欧洲某知名汽车客户的项目新定点外,其他客户拓展计划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迟。公司期望通过将生产线转移至韶关等措施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升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 生产运营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顺利将压印光学器件的生产从瑞士纳沙泰尔转移至中国韶关,并且成功通过IATF16949现场审核,以及两家欧洲汽车一级零部件客户的现场严格的质量稽核。2025年1月,韶关基地第一批用于汽车前照大灯的高精度微透镜阵列正式给客户出货。2025年1月,瑞士基地原汽车压印光学器件生产工厂正式关闭,大幅降低了瑞士基地的固定成本,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此外,公司已于第四季度完成光刻-反应离子蚀刻光学元器件后道生产线在东莞的建设,2025年1月起,公司来自全球客户的光刻-反应离子蚀刻光学元器件的订单,除非客户特别指定整个生产流程需在欧洲完成,否则所有订单的后道工序均将在东莞高效执行,并从东莞出货。 秉持公司全面集成的经营哲学与模式,公司职能部门和管理体系已无缝对接并深度融入炬光瑞士,统一提供共享服务,减少了瑞士原有的职能人员和功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费用。瑞士不仅是炬光科技全球研发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研发资源在炬光全球范围内共享和优化配置,瑞士当地所有研发项目均遵循炬光科技统一的研发管理体系进行规划与执行。瑞士运营中心与其他运营中心共同构成了炬光科技全球运营体系的坚实基石,尤其是和东莞运营中心形成类似与德国一样的前后道生产运营连通,大大提升效率。通过集中决策、一体化运作和精益管理,形成强创新、高效率、低成本的全球运营体系。 问:瑞士并购项目预计何时能实现扭亏为盈,迎来关键的拐点? 答:截至目前,瑞士并购整合工作在短短四个季度内已初步展现出积极成效。回顾过去这四个季度,从毛利率、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瑞士并购项目呈现出逐步向好的态势。基于当前的发展势头与各项策略的有效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该项目已经迎来盈利的重要拐点,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关键转变。 问: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瑞士并购将有商誉减值,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瑞士炬光的并购形成了包括汽车光学产品(Imprint)资产组和工业微纳光学(EMO)资产组的约3亿人民币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对两个资产组分别进行了减值测试,工业微纳光学资产组后续盈利能力良好;受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价格压力等影响,汽车业务不及预期。结合并购整合进展情况,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当前订单量以及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下游客户需求等前瞻性信息,公司以审慎的态度选取关键估计与参数进行减值测试并对汽车光学产品资产组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公司期望通过将生产线转移至韶关等措施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升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 问:Heptagon资产并购项目整合进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于2024年9月初完成对Heptagon资产的收购,完成当月,新加坡基地生产运营平稳过渡;完成后4个月,稳步推进集成整合和业务开拓,优化运营提升效率,加强研发布局未来。 在组织结构方面,公司成立了“全球光子工艺和制造服务事业部”和“战略增长部”。充分发挥并利用炬光科技已有的国际化运营团队和研发能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优秀的人才,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及高效的管理、运营和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末,新加坡及瑞士苏黎世共计员工151人。 生产运营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按计划顺利完成新加坡两个洁净室的合并,并且在新加坡基地成功通过IATF16949现场审核,并通过一家欧洲汽车一级零部件客户的现场严格的质量稽核。并购后的业务与运营的整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从而确保顺利满足客户的交付。2025年1月,公司将正式关闭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洁净室。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运营效率。 业务方面,我们不仅开始执行与ams-OSRAM签订的生产制造服务采购合同和技术服务采购合同。同时开始积极拓展国内外消费电子应用、一次性内窥镜应用和其他新兴应用的客户。公司已与四家北美消费电子行业的头部客户在AR/VR等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并已送样。同时,公司还在大力拓展国内消费电子和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已进行了一次客户路演,以上合作均在为公司中远期增长奠定基础。 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为充分利用炬光科技各地优势和能力,满足特定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启动了全球设备搬迁项目。目前,项目按计划有序迁移,预计这一过程将于2025年1月底结束。此外,在2024年第四季度,我们在新加坡子公司完成了SAPERP系统和MES系统的上线,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内部运营的效率与协同性。随着这些系统的深入应用与持续优化,公司将逐步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 问:公司在完成并购之后,是否对人员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并且这种优化在降低人力成本上具体体现为何种程度的节省? 答:通过团队的整合和总部共享服务体系,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虽然在2024年裁撤人员等一次性费用对财务指标形成一定影响,但这一举措促使人力成本预计未来每年节省超过2000万元,大幅提升人效。这一变革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显著推动了运营效率的大幅跃升。 问:公司此前并购LIMO的整合经验,对瑞士SMO并购以及Heptagon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有帮助吗? 答:2016-2017年,公司成功并购德国LIMO微光学公司。此后,在2019年,公司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终在2020年成功助力LIMO实现扭亏为盈。历经4到5年的并购整合,LIMO与“老炬光”的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光子生成”“光子调控”“光子应用解决方案”领域的战略布局。 在对LIMO长达7年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也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营理念与方法。因此,在瑞士并购以及Heptagon的并购整合管理工作中,公司秉持全面集成的理念,采用统一的经营模式,即职能集中、流程/制程统一、共享服务中心。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并购向来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在收购亏损资产后,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业务拓展能力以及整体运营能力,无疑都是巨大的考验。更何况,还要确保在严格遵循不同国家法律法规与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全面且深入的集成。 不过,得益于此前LIMO并购整合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瑞士并购和Heptagon的并购整合进程相较于LIMO当时的情况,预计将大幅提速。目前,瑞士并购整合在短短4个季度内已初显成效,迎来盈利拐点。对于Heptagon的并购整合,公司基于当前的整合进度与业务规划,预期仍至少自并购完成后约6个季度的时间来全面完成。 问:公司完成这两次并购后,未来在业务战略上会做出哪些调整? 答:通过对两次并购业务的整合,公司现已搭建起一个更加健全和稳健的“成熟业务”和“新型业务”产品业务pipeline,成熟业务养新型业务,重点研发投入和发展新型业务。并购业务增量支撑老业务瘦身,为了进一步优化盈利结构,公司于2024年第四季度对“老炬光”低毛利、市场表现欠佳的产品线实施了全面的精简与优化策略。 目前,公司正处于业务战略的深度转型期。展望未来,规划将核心关注点进一步聚焦于光通信、消费电子和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等具备高发展潜力与增长速率的应用领域,集中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与深耕细作,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问:光通讯/数据通信作为贵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能否详细介绍下贵司在该领域的主要产品及其具体应用场景? 答:在光通讯/数据通信这一关键领域,我们公司的产品线丰富,涵盖了光模块、光子集成电路、光开关及光纤连接器等核心组件。依托先进的光刻-反应离子蚀刻法晶圆级微纳光学精密加工制造技术,我们能够高效生产硅材质与熔融石英材质的微纳光学元器件。这些元器件是构建通信光模块、硅光模块等关键产品的基石,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光发射模块(TOSA)、光接收模块(ROSA)、光子集成电路(PIC)以及前沿的共封装光学器件(CPO)。 这些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显著提升激光光源的性能,实现光源的高效准直、精准聚焦以及稳定的光纤耦合,进而推动光源的小型化进程,并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材质有光学玻璃、熔融石英、硅等方案。 在数据中心建设、高速网络通信、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广泛应用场景中,我们的产品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助力信息社会的高效运行与持续发展。 问:请问公司如何看待目前硅光模块/CPO大幅减少对透镜使用的趋势?公司的产品是否可以用于硅光模块/CPO? 答:对于硅光模块/CPO大幅减少对透镜使用的趋势,我们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全面。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某些特定的硅光模块或CPO设计可能会尝试减少透镜的使用,但当前主流的光模块技术,如400G、800G乃至1.6T系统,仍然需要精密的光学元件进行激光耦合或光纤链接。这些光模块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透镜作为关键的光学组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1.6T系统中,虽然可能存在不同的竞争技术路线,透镜的数量和类型可能略有差异,但无论是基于何种PIC(光子集成电路)技术,微透镜的耦合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即便是行业头部企业,在其独特的设计中也离不开透镜的应用。 硅光模块/CPO是公司的微透镜及阵列产品未来在光通、数通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应用。 问:公司Heptagon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可以有哪些应用? 答: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实现丰富的功能,例如在智能手机领域的faceID、dToF、微型摄像头功能、在智能手表/智能音频领域的dToF、微型摄像头(NIR)、MLALenses、MicroLED投影等功能;在AR/VR/MR领域的微型摄像头,以实现眼部/面部/手势/世界追踪、LED/激光投影、微型成像摄像头(Visible/NIR/Slam)、微型显示器、3D/dToF、微型投影设备、ALS/接近传感器等。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