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1-13 | 飞龙股份 | - | 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27.66 | 2.67 | 2.49% | 92.20亿 | 6.42%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0.55% | -10.55% | 3.06% | 3.06% | 10.90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5.33% | 25.33% | 10.90% | 10.90% | 2.81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88 | 11.79 | 88.05 | 10.41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78.47 | 89.06 | 36.57% | 0.00% | 1.36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3.32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泰康资产,长江证券,交银施罗德 |
调研详情 |
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谢国楼介绍公司情况。 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家致力于热管理系统方案解决的上市公司。 公司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7年之前,公司着力汽车热管理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比如机械水泵、排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壳体(以下简称“涡壳”)、电子水泵系列产品、温控阀系列产品和热管理温控模块等,目前汽车水泵和涡壳两类产品已荣获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同时大力开拓海外业务;第二个阶段是2017年至今,公司在发展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基础上,重点开拓民用领域客户和市场,助力公司快速转型升级。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上海、芜湖、内乡和西峡四个研发中心,其中上海和芜湖为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研发中心,着力开发电子水泵系列和温控阀系列产品,拓展电磁阀、热管理集成模块等产品。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市场,并出口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已批产国内外客户200余家,服务全球超300个工厂基地。 二、投资者互动问题解答 1、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主要是哪类产品? 回复: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主要是涡壳产品。目前它是公司销售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产品。 2、目前公司发动机热管理产品订单如何? 回复:目前公司发动机热管理产品订单充足,生产一切正常。 3、新能源汽车一般需要几个电子水泵?主要用在哪里? 回复:目前每台新能源汽车大约需要2-5只电子水泵;主要运用在汽车的电机、电控、和电池上。 4、目前公司电子水泵产品自制率如何? 回复:目前公司电子水泵产品自制率超90%,注塑、电机、芯片贴片等都由公司自制。 5、公司温控阀系列产品主要包含有哪些产品? 回复:目前公司温控阀系列产品主要包含有热管理多通阀、热管理控制阀、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阀、电子执行器、电动车水阀、域控制器、热管理集成模块及各种变型产品等。 6、公司的热管理集成模块产品主要构成有哪些? 回复:目前公司的热管理集成模块产品主要由电子水泵、热管理控制阀、膨胀水壶、导流板、传感器及线束等部件组成。 7、公司温控阀系列产品可以应用在民用领域吗? 回复:公司温控阀系列产品不仅可以应用在汽车领域,还可以应用在5G基站、通信设备、服务器液冷;IDC液冷、人工智能液冷;风力和太阳能储能液冷、氢能液冷;电力;现代化农业器械、大型机械装备工业液冷等民用热管理领域。 8、公司民用领域主要客户有哪些? 回复:目前公司民用领域主要客户及样件交流的有国家电投、HP项目、西安天泰、江苏埃泰斯、亚浩电子、深圳兴奇宏、英维克、英飞源、广州高澜、小米汽车、L项目、小鹏汽车、宗申航发、沃尔沃、东风派恩等50多家。 9、公司目前在海外如何布局? 回复:目前公司在海外有两个子公司,一个是新加坡贸易公司飞龙国际私营有限公司,主要是促进公司与国际客户友好交流,加深公司与国际市场贸易往来;一个是龙泰汽车部件(泰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计划分两期进行工厂建设及产线布局,项目前期以发动机热管理部件产品加工和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生产为主,后期主要为发动机热管理部件产品的铸造建设,以此来满足国际客户需求,加快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