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1-10 | 天和防务 | -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4.39 | - | 65.53亿 | 13.8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34.77% | -34.77% | -534.67% | -534.67% | -39.32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3.51% | 23.51% | -39.32% | -39.32% | 0.21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8.70 | 48.45 | 140.09 | 2.44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404.49 | 167.38 | 42.56% | -0.06% | -0.32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6.12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煜德投资,中信建投基金,浙商证券,汇安基金,华宝基金,博时基金 |
调研详情 |
公司领导陪同来访人员进行了有关产品区的参观、介绍,同时向来访人员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就公司在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领域的产品、市场和业务发展的情况等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具体内容如下: 问1、公司的业务布局有哪些方面? 答: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低空近程防御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交付业务,积极实践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和体系建设。经营方面,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和指挥自动化系统为重点,通过主业整合与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及产品,形成了军民两用发展的业务布局。军品业务主要以全资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聚焦于低空近防、边海防等方向,民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射频产业化平台,聚焦于军用和民用射频产业链方向,同时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军民两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公司开拓了“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聚焦于物联感知、军民两用行业大数据等方向,打造军民两用的电子信息数据服务体系能力。目前,公司形成了以低空超低空防御体系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三大业务体系:“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协同、国家战略需求等多个维度,在三个业务方向持续深耕发展。 问2、公司军工装备业务包括哪些业务方向?核心产品都有哪些? 答:公司军工装备业务包括低空近防(反巡航弹、反无人机及蜂群等)、边海防、数字军营、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五大业务方向。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雷达与指控系统检测维修装备系列、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系列等。 问3、公司军工装备核心产品“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有哪些功能? 答:公司核心产品“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已列装部队,产品在细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能够为便携式防空导弹提供空情情报、作战指挥、火力控制,使便携式防空导弹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其主要作战对象为直升机、歼击机和低小慢无人机等,主要由雷达单元、作战指挥单元、引导瞄准装置以及通信系统和车载平台等组成。 问4、公司军工装备反无人机产品是哪个方向? 答:公司军工装备始终以获取低空制权为目标,低空近防装备已具备反低小慢无人机能力,目前反无人机产品处置手段主要以电子干扰为主。 问5、公司有源相控阵列雷达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答:公司已有成熟的有源相控阵列雷达产品,主要用于低空探测和边海防侦查监视等。 问6、公司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有哪些特点? 答:公司子公司天和海防拥有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相关产品,是军民两用产品,携带搭载不同的传感器可以在水下执行不同的任务。航行器是一种可以长期潜航、无人驾驶的水下机器人,能够依靠自带能源、自主控制,通过配置任务载荷执行作战或进行海洋探测等水下作业任务并能完成自主回收和反复使用。 问7、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有哪些布局? 答: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社会需求的持续推动。公司通过前瞻性布局,致力于推动低空制空权的能力建设。公司早在2001年就承担了军委某部城市和要地防空型号研制任务,在低空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实力。2010年,公司由军事技术牵引向民用方向拓展布局切入低空空管保障业务领域,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之“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课题,公司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深入开展低空领域与空地安全方向的技术、产品研发,围绕低空(无人机)领域产业需求,着力实现低空目标“看得见、管得住、管得顺畅、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运行管理模式并进行长期探索和布局,接连推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现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拥有满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软硬件产品,并立足航空应急救援需求,着力云平台、大数据、5G等新技术应用,形成了北斗/ADS-B/4G机载终端、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服务平台组成的军民两用、空地协同、实操可用的航空应急救援平台,解决航空应急的指控难题,有效提升应急救援空地一体化能力。核心产品包括:对空监视指挥的低空雷达、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通航公司运营平台、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等系列产品。 面对低空经济的快速推进、规模化发展,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在低空空防方面,公司基于在城市防空领域的深厚积累,围绕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后,各类无人机对军事要地、民生要地、政府要地的低空安全带来的新问题,针对上述各类要地的低空超低空立体安全防护中的需求,开展了野战防空与城市低空空管空防一体化大数据服务体系及其分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猎影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猎影3.0,相关研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猎影3.0将充分发挥公司技术与产品积累,形成军民两用的要地防空、城市防空拳头产品,为低空制空权提供核心能力。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