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11-26 | 苏州天脉 | -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45.77 | 5.40 | - | 83.93亿 | 8.8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5.72% | 5.72% | -3.67% | -3.67% | 21.72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44.19% | 44.19% | 21.72% | 21.72% | 1.11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3.36 | 16.54 | 77.44 | 450.05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06.82 | 94.02 | 9.92% | -0.01% | 0.61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03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长江资管,西部利得基金,德邦证券,嘉合基金,农银汇理 |
调研详情 |
首先,龚才林先生简要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信息、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等情况。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包括热管、均温板、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以及安防监控设备、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公司拥有江苏苏州、浙江嵊州和越南北宁三大生产基地,并在苏州、嵊州、中国台湾设立三大研发中心和自主创新体系。 公司与投资者交流情况: 1、问:请简要概述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的演变情况? 答:公司成立于2007年,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产品为导热界面材料,由于其核心技术的掌握依赖于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沉淀,在中高端产品领域技术壁垒较高,市场长期由欧美及日本厂商所垄断。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该领域不断投入技术力量进行配方研发和工艺改进,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导热界面材料已发展成为公司的优势产品。公司成功开发的高导热、低挥发、低出油导热硅胶片等系列产品大量应用于消费电子、安防监控、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中高端产品市场。 2010年起,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迅猛发展,伴随产品轻薄化、小型化发展所带来的散热需求的增加,消费电子领域在传统导热界面基础上大量应用石墨散热材料,公司于2012年自主开发人工合成石墨材料并顺利推出市场。 公司分别自2014年、2017年着手对热管、均温板技术进行研发储备,该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尚不明朗,产品量产难度较高,行业内鲜有涉足者,但公司基于对电子散热行业趋势的前瞻性预判,坚持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投入与技术积累,储备了大量工艺技术、人才与市场资源。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薄型化趋势发展,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投影仪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发热量及散热需求显著提升,热管、均温板因其优异的导热性能,被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品牌厂商所采用,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凭借在热管、均温板领域多年的积累,以及优异的产品性能和量产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通过了三星、OPPO、vivo、华为、荣耀、摩托罗拉、魅族、极米、罗技等品牌客户的产品认证,进入其供应链体系,实现规模化量产出货。 2、问:请问公司均温板产品的主要客户有哪些? 答:通过在均温板领域的多年深耕和发展,公司已与采购均温板的众多知名品牌客户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荣耀、OPPO、vivo等众多知名品牌。 3、问:公司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对公司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答: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将增加年销售收入 64,374.00 万元,年利润总额6,732.79万元。从长远来看,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逐步产生效益,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4、问:请问公司是否制定2025年的业绩目标? 答:公司目前已制定出有关2025年业绩展望的详细规划和切实可行的业绩目标。作为新晋的公众公司,为平等对待每位投资者,公司业绩目标具体内容因未经公告,暂时不便向各位透露。尽请关注公司后续发出的定期报告和其他公告! 5、问:请问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计划? 答:公司在上市前已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并且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也参与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战略配售。公司将综合考虑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在未来适宜时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完善公司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