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11-07 | 电科芯片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227.22 | 5.68 | - | 140.43亿 | 0.4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22% | -2.22% | -35.52% | -35.52% | 6.31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3.66% | 33.66% | 6.31% | 6.31% | 0.66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88 | 27.70 | 97.86 | 600.77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344.43 | 459.65 | 13.68% | -0.03% | 0.12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17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04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5500-7300 | 2024年,公司面临着安全电子和消费电子双重严峻考验,市场和经营压力剧增,业绩出现较大程度下滑。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以来,国内外消费类市场处于复苏阶段,但公司已有传统市场领域需求放缓,如5G基站、消费类玩具市场、安防市场、光伏旁路保护开关市场等内外销需求不足,且市场竞争激烈,中低端领域产品竞争加剧,价格普遍下跌,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公司持续专注核心技术积累与新产品开发,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个百分点。2、重点产品中:(1)安全电子领域,总体需求释放滞后,价格下跌,导致2024年收入大幅下降,毛利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300万元。(2)智能电源部分项目处于技术升级阶段,原项目订单减少,导致2024年毛利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400万元。(3)高精度大坝监测项目因招标政策变化,产品销售导入难度增加,导致2024年收入大幅下降,毛利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300万元。(4)北斗短报文SoC产品是公司在卫星通信终端领域的重点产品之一,目前已实现在多款手机、平板、手表及新能源汽车中搭载,但2024年所有新客户相关手机型号受到行业准入许可推迟的影响,公司北斗短报文SoC产品全年销 |
参与机构 |
国投证券,普行资产,广发基金,华杉投资,东海基金,正向投资,盈和智投资,盛笃投资,长兴星际,格栅汇投资,媛博投资 |
调研详情 |
一、公司情况介绍 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陈国斌先生向与会投资者介绍公司概况、历史沿革、股东背景、业务布局及战略发展方向等内容。 二、互动交流主要内容 1、请简要介绍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情况? 答: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频繁出现价格内卷现象。为了巩固市场份额,公司针对特定领域产品实施降价策略(包括短距离通信、电机驱动及智能电控等),导致公司营业收入缩减。此外,公司部分下游产业,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客户,正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导致公司部分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信用减值损失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加之,从2024年初至第三季度末公司毛利率下降,以上因素共同导致净利润呈现下滑趋势。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压力,公司一方面致力于加速内部产业的协同合作与成本效益优化,削减非必要支出;另一方面,不仅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战略新兴领域积极拓展布局,还将全力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并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为后续公司在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请介绍公司卫星通信领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和未来展望? 答:卫星通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领域之一,公司专注于开发北斗短报文、窄带语音通信及宽带卫星互联网通信等不同应用场景产品。目前,北斗短报文SoC芯片已成功推广至国内五大主流手机厂商,并被应用于近期发布的多款中高端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中,为公司经营效益与盈利结构的优化注入了新动力。鉴于国家对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的积极支持与推动,北斗短报文芯片在手机、车载及其他众多行业领域内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客户的战略合作,以期不断推出系列化产品并顺利投放市场。 3、请问公司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制造领域是否布局? 答:公司子公司芯亿达作为电机驱动芯片设计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集成电路布图和相关研发成果,目前产品应用主要集中在玩具无人机领域。随着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步入成熟期,在农业、物流、应急领域等行业发挥关键作用,子公司芯亿达将推进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驱动和电子开关系列产品向低空经济、工业控制以及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领域拓展,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4、请问公司未来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布局与规划?是否考虑通过并购重组完善产业布局? 答:公司将保持成熟核心业务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经营,加快公司业务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在卫星通信(手机终端)、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持续实施布局调整,推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努力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持续跟踪研究资本市场政策,寻求机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如涉及未来资本运作事项,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请以公司信息披露为准。 5、请问公司最新的研发方向与进展? 答:公司明确以北斗短报文SoC芯片、宽带/窄带卫星通信、温补晶体振荡器、动力系统电调、高/低边电子开关、高耐压隔离驱动等产品、技术为重点研发方向。在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成功开发适用于通信、电子测量等领域的宽温、高精度温补晶体振荡器专用芯片;突破高可靠数模混合设计、高精度补偿算法等关键技术;大电流低边电子开关批量应用于某一线车企多款车型;大电流高边电子开关、多通道半桥驱动器成功进入样品送样阶段。公司研发是发展的基石,通过增强研发强度,持续探寻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服务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
AI总结 |
一、产能信息及产能释放进度 根据调研记录,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受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内卷现象以及部分下游产业客户经营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导致营业收入缩减和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从而使净利润呈现下滑趋势。为应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压力,公司一方面致力于加速内部产业的协同合作与成本效益优化,削减非必要支出;另一方面,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战略新兴领域积极拓展布局,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并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 二、未来新增长点分析 1. 卫星通信领域:北斗短报文芯片已成功推广至国内五大主流手机厂商,并被应用于近期发布的多款中高端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推出系列化产品并顺利投放市场。 2. 智能制造领域:子公司芯亿达将推进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驱动和电子开关系列产品向低空经济、工业控制以及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领域拓展。 三、国内外竞争情况及国产替代空间分析 1. 国内外竞争情况: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频繁出现价格内卷现象。国内竞争对手众多,且部分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2. 国产替代空间:公司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有望在国产替代过程中占据一定份额。 四、行业景气情况分析 消费电子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但随着国家对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的支持和推动,以及公司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布局和发展,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回升。 五、公司销售情况分析 公司在国内市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有望提升公司的销售业绩。此外,公司在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六、公司成本控制分析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压力,公司一方面致力于加速内部产业的协同合作与成本效益优化,削减非必要支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七、产品定价能力和商业模式分析 公司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有望通过产品定价和商业模式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八、坏账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记录,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部分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信用减值损失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风险控制措施。 九、研发投入和进度分析 公司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领域持续实施布局调整,推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努力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研发投入是公司的基石,通过增强研发强度,持续探寻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服务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十、公司护城河体现及分红情况分析 公司护城河主要体现在其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关于分红情况,调研记录中仅提及“请谨慎回答”,因此无法判断公司的分红计划。 十一、国内同行业竞争者分析(以题材“电科芯片”为例) 电科芯片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为海思、紫光国微、中芯国际等。这些公司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对电科芯片构成较大的竞争压力。然而,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和支持,电科芯片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有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