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微2024-07-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力合微2024-07-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7-24 力合微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电话会议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44.40 3.44 - 32.67亿 2.62%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4.70% -24.70% -46.08% -46.08% 12.88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47.29% 47.29% 12.88% 12.88% 0.46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9.38 21.23 91.88 3.29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00.66 212.62 28.13% 0.20% 0.18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3.28亿 2025-03-31 - -
参与机构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永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牧鑫资产
调研详情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和最新经营情况:
公司作为一家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物联网通信和连接SoC芯片,在电力线通信(PLC)、电力线+无线多模通信等拥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及系列芯片,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拓展市场应用,为物联网(IoT)、智能家居、光伏新能源等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提供“最后一公里”通信、连接芯片及芯片级完整解决方案,以物联网、新能源、双碳经济、智能家居、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市场驱动、以发展自主芯片技术和硬核科技为宗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和发展成为该领域芯片领军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18.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688.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2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78.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30%。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86.14万元,同比增长17.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5.65万元,同比增长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26.14万元,同比增长5.54%。
二、解答投资者提问,主要提问及解答如下:
1.公司2024年一季报毛利率对比同期增长比较多,主要是哪些原因?
答:毛利率的增加一方面公司供应的产品类别不断增加,一季度确认收入的产品毛利率较高;另一方面,公司积极采取各种降本增效的措施,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产品成本有所下降。
2.公司今年会下修转股价格吗?
答:公司于2024年2月26日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临时)会议,董事会决定自2024年2月27日至2024年8月26日期间不向下修正“力合转债”的转股价格。若再次触发“力合转债”转股价格的向下修正条款,届时公司董事会将再次召开会议决定是否向下修正“力合转债”的转股价格。
3.目前来看市场用wifi、蓝牙比较多,您如何看待PLC未来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
答:PLC作为完善智能家居、实现全屋智能的设备连接和通信技术,助力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随着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家庭生活舒适、安全、便捷及易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家电及家居智能化必然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公司具有自主PLC核心技术,将PLC技术融入到智能家居领域,并形成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公司在智能家居基础通信领域深耕自主技术,抢占网络通讯技术和芯片制高点,并创新性的推出PLCP合作伙伴模式,力主构建开放理念下的智能家居新业态——与智能家居设备厂商合作,将PLC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整个业态,满足消费者对便捷、舒适生活的追求及多样化的产品选择。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绿色、智能、健康的消费趋势将继续强化,全屋智能、数字家庭、数字生活在也将打开巨大的增长空间。
4.公司在智能家居等其他非电领域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答:在其它物联网市场领域,包括工业及智能家居等消费市场,公司规划多款物联网通信芯片,包括:用于新能源应用的新一代光伏芯片及智慧电池管理芯片,以更低功耗、更高集成度为目标,向市场提供更优性价比的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用于智能家居市场的高度集成多模SOC通信芯片,支持PLC+WiFi+Bluetooth,并实现更低成本更优通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公司在PLC芯片领域已建立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及PLC在物联网“最后1公里”接入的性能优势,打造物联网智能设备PLBUS PLC统一和开放通信接口和建立芯片领先品牌,全面应用于万物互联时代的工业类市场及消费类市场的千行百业。
5.公司2024一季报中约1.3亿元的营业收入,大部分是来自电网市场吗?
答:是的,大部分来自智能电网市场。
6.公司年报中提到在电网低压配网方面有创新应用,您如何看待在电网配网侧市场份额增长的持续性?
答:随着国家电网对电网智能化及配网自动化的进一步改造,需要更多的终端设备增加远程控制及通信功能,比如智能断路器、智能开关等等。相较于原来只是智能电表的控制,未来通过电力线技术来连接的节点会更广泛,智能电网领域的市场总量将大幅提升。公司在既有市场的基础上,拓宽应用领域,顺应电网公司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在电力设备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将积极开发应用于低压配网市场的新产品,挖掘新机遇,带动新增长。
AI总结
1. 产能信息分析: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7,918.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688.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26%。这说明公司的产能释放进度较好,营收和净利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 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公司计划在物联网、新能源、双碳经济、智能家居、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等领域发展,以发展自主芯片技术和硬核科技为宗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和发展成为该领域芯片领军企业。这些领域都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可以作为公司的未来增长点。

3. 国内和国外相同产业竞争情况、竞争对手以及国产替代的空间:
在国内市场,公司在电力线通信(PLC)、电力线+无线多模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随着国产替代的推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在国际市场上,公司需要面对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竞争对手,但随着国内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产芯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逐步提高。

4. 所在行业的景气情况:
随着物联网、新能源、双碳经济、智能家居等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电网智能化及配网自动化的改造政策支持,电力设备万物互联的趋势明显,相关行业景气度较高。

5. 公司的销售情况: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86.14万元,同比增长17.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5.65万元,同比增长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26.14万元,同比增长5.54%。这表明公司的销售情况良好,尤其是在第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6. 公司的成本控制是如何安排的: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拓展市场应用等措施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毛利率。此外,公司还积极采取各种降本增效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7. 产品的定价能力如何:
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既能保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又能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这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8. 公司的商业模式:
公司采用的是“芯片设计+销售”的商业模式,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有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9. 坏账情况:
由于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物联网、新能源、双碳经济、智能家居等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且公司在这些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因此坏账风险相对较低。

10. 研发的投入和进度、规划等等: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大,且坚持创新和拓展市场应用,这有助于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还有明确的研发规划和战略目标,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11. 公司的护城河体现在哪里:
公司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优势,公司在电力线通信(PLC)、电力线+无线多模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其次是品牌影响力,公司在这些领域已经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再次是客户资源,公司已经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是管理团队和员工素质,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

12. 提取调研中的提到的产品的名称以及依赖的原材料:
调研中提到的产品主要包括力合转债及旗下多款物联网通信芯片。这些芯片的主要依赖原材料包括硅片、晶圆片等半导体材料。

13. 题材有哪些:分析时要关注公司的市场份额、竞争优势、风险点、劣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估值水平等方面的数据。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要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判断公司的业绩预期。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