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防务2024-05-07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天和防务2024-05-07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5-07 天和防务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3.81 - 56.78亿 4.87%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34.77% -34.77% -534.67% -534.67% -39.32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3.51% 23.51% -39.32% -39.32% 0.21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8.70 48.45 140.09 2.44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404.49 167.38 42.56% -0.06% -0.32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17
报告期 2024-12-31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6.12亿 2025-03-31 预计:净利润-9500--7500 报告期,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及国内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公司立足主业、围绕核心客户需求,着力低空近防、边海防、5G射频、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方向,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及新产品研发投入,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军品方面,公司军援、军贸及海洋系列产品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产品交付验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军品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民品方面,受行业竞争加剧、集采单价下降及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的周期性等因素影响,使公司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形下,通信电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稳中有降;同时,“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首批及第二批次合同正在按照军方计划执行,产品尚未完成交付验收,年度内暂未确认收入,对公司军品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综合多重因素影响,报告期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已有所好转但仍未及预期。近几年,公司紧紧围绕军工装备、5G射频、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的不断深化,聚焦主业,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投入,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随着在手合同的陆续交付及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在国家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及“5G+工业互联网”、5G-A、5G-R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机遇驱动下,公司未来有望实现业绩较好改善。本
参与机构
开源证券,信达证券
调研详情
公司领导陪同来访人员进行了有关产品区的参观、介绍,同时向来访人员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就公司在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领域的产品、市场和业务发展的情况等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具体内容如下:

问1、公司在低空方向是如何布局的?

答:公司以军用、民用需求为牵引,布局有低空方向相关业务,在军工装备业务方向,布局有低空近防、智能立体边海防、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等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以及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等系列产品。在低空空管保障业务方向,布局有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航空应急救援等业务,核心产品包括:对空监视指挥的低空雷达、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通航公司运营平台、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等系列产品。

问2、公司在低空空管保障业务领域的相关产品有营收或者订单了吗?

答:公司的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低空飞行服务(站)系统、便携式ADS-B/BD/4G发射机等产品已有销售或租用合同;航空应急飞行服务保障平台、5G空管业务通信接入平台已完成在应用环境中的验证,相关系统运行稳定;低空监视雷达、场面监视雷达分别为国家科技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课题创新成果,已完成通航机场验证。

问3、公司如何看待低空经济中的经济特性?

答:低空经济中的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空域资源的利用上。随着空域管制的逐渐放开,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公司也积极关注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动向,以抓住低空经济中的发展机遇。

问4、公司在低空防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答:公司在低空防御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为军方提供了有效的低空防御解决方案和产品。同时,公司还不断拓展民用市场,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问5、公司如何看待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答: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将对公司业务产生积极影响。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和无人机等飞行器的增多,对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和安全监控等需求将会增加。

问6、公司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哪些关键要素?未来发展会呈现怎么样的趋势?公司有哪些战略规划?

答:低空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依赖于政策的落地和市场需求的明确,特别是在低空安全和非合作目标的监控方面。低空经济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空经济将涌现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公司将以城市防空、要地防空为主责,力争在低空防空作战中为我国低空安全做出贡献。构建平战结合、快速转化的数字化低空安全能力体系,在目前形成的野战防空、城市防空和要地防空产品基础之上,持续加大对城市分布式低空感知系统、低空安全大数据平台、“低空防御AI大模型”等新一代低空超低空防御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参与国家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建设,融入区域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与低空产业链生态伙伴携手探索落实把新质生产力迅速转化为新质战斗力。

问7、公司对未来发展有什么预期?

答:公司目前正处于科研战略、能力建设的投入期、核心技术攻关的提升期及规模化、产业化加速的推进期,公司紧紧围绕军工装备、5G射频、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方向不断深化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面向市场的新产品。2023年,公司军品业务持续稳步推进,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G射频产品不断提升优化,加强在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天融工程业务线深化了核心业务与发展布局,业务示范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在“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军费预期增长、5G创新应用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多轮因素驱动下,随着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公司未来有望实现业绩较好改善,加速走出低谷期。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化进程,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推动新业务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
AI总结
根据提供的调研记录,以下是对公司情况的分析:

1. **产能信息与产能释放进度**: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供具体的产能信息,因此无法直接分析产能释放进度。

2. **未来新的增长点**:
   公司的未来增长点可能包括军工装备、5G射频产品、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以及低空经济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3. **国内外竞争情况与国产替代空间**:
   公司在低空防御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和无人机等飞行器的增多,对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和安全监控等需求将会增加,这为公司提供了国产替代的机会。

4. **行业景气情况**: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供具体的行业景气数据,但提到了“十四五”规划、军费预期增长、5G创新应用和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可能推动公司所在行业的景气度。

5. **销售情况**:
   公司已有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等产品的销售或租用合同,且有产品已完成验证并运行稳定,表明公司在销售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6. **成本控制**: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及公司的成本控制措施。

7. **产品定价能力**: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及公司的定价策略或能力。

8. **商业模式**:
   公司似乎采用了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同时注重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9. **坏账情况**: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及坏账情况。

10. **研发投入和进度、规划**:
    公司正处于科研战略、能力建设的投入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正在加大对新一代低空超低空防御产品的研发力度。

11. **公司的护城河**:
    公司的护城河可能包括其在军工装备、5G射频、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业务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12. **产品名称与依赖的原材料**:
    产品名称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野战通信指挥系统、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等。调研记录中未提及依赖的原材料。

13. **题材**:
    公司的题材可能包括军工、5G、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力,劣势和风险点可能包括市场竞争激烈、政策变动等。

14. **分红情况与计划**: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及分红情况或计划。

**综合分析**:
公司在军工装备和低空经济领域有明确的业务布局和市场竞争力,未来增长点可能集中在5G射频产品和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业务。然而,调研记录中缺乏具体的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因此对于公司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应保持谨慎态度。当前经济环境下,公司的发展可能受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积极影响,但也需关注行业竞争和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