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02-25 | 索辰科技 | - | 电话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40.97 | 2.34 | - | 66.38亿 | 2.3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1.73% | 21.73% | 26.51% | 26.51% | -46.63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7.73% | 37.73% | -46.63% | -46.63% | 0.15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5.74 | 102.35 | 173.70 | 64.50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19.00 | 1449.28 | 7.33% | 0.11% | -0.26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44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兴业证券,天铖控股(北京),深圳前海点击资本,益和源,国海证券,俊腾私募,中泰证券,广发证券,丰仓股权投资,鹏华基金,丹羿投资,太平洋资产,健顺投资,西部证券,华安基金,德邦证券,和谐汇一,中信保诚基金,淡水泉,博道基金,朴信投资,前海互兴资产,亚太财产保险,尚诚资产,海港人寿保险,名禹资产,汇泉基金,麒书投资,混沌投资,北大方正人寿保险,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华宝基金,弘毅远方,百年保险,南方天辰(北京),中国人寿,中信证券,海富通基金,朱雀基金,国联基金,普华投资,北京真科,上海陆家嘴野村资产,横琴智合远见,常春藤私募,申万菱信,银杏谷投资,厚行资产,牛乎资产,申银万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光大证券,新华基金,长城证券,宝盈基金,华泰资产,红石榴投资,合远私募,华润元大资产管理,东晟私募,东方财富证券,东兴基金,重阳投资,高申资产,五地私募,东恺投资,复通(山东),中国国际金融,高竹私募,合众资产,双安资产,浙商证券,大家资产,招商银行,中方森特,东方证券,兴合基金,东证融汇证券,东吴基金,恒越基金,熙山资本,泰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国寿安保,鑫焱创业投资,信达澳亚,太平养老保险,景和资产,中银基金,景顺长城,平安理财,兴业基金,瓦洛兰投资,弥远投资,国泰君安,上海侏罗纪资产,交银施罗德基金,华安证券,鑫然投资,华富基金,东北证券,财通证券,国寿安保基金,东海证券,兴证全球基金,中加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银沙投资,海通证券,红杉资本,誉辉资本,远信(珠海),金鹰基金,东方阿尔法,国金证券,邦客资产,百年保险资产,逸帆资本,景富投资,交银资本,兴华基金,华西证券,国投证券,格林基金,国泰基金,前海聚龙投资,昊泽致远(北京),航长投资,朵娜创梦投资,国信证券,中邮人寿,丞毅投资,东方财富,甬兴证券,汇丰晋信基金,赢利基金,富荣基金,交银施罗德,肇万资产,招商证券,国新国证,华商基金,建信股权投资,金元顺安,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中信建投,创金合信,长城财富保险,瀚川投资,华泰保兴基金,中达投资,广发基金,禾永投资,嘉恒私募,嘉实基金,呈瑞投资,明亚基金,开源证券,榕树投资,百川财富(北京) |
调研详情 |
公司董事会秘书谢蓉女士对上海索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3年度业绩快报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2023年度基础数据:从整个2023年看公司整体的业绩表现,受益于目前更加关注正向研发的时代背景,公司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基本面依然还是跟之前一样有信心。(后续提到的数据都是基于公开的业绩快报预计,具体还是以年报为准)从业绩快报的具体数据来看: 收入端:2023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2,193.58】万元,上年同期为【26,805.23】万元,同比增加20.10%; 利润端:2023年全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777.91】万元,上年同期为【5,377.12】万元,同比增加7.4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75.83】万元,上年同期为【2,682.35】万元,同比增加92.96%。 收入结构:其中投资者都比较关注的公司工程仿真软件业务部分收入全年度占比约在60%左右,工程仿真软件业务依旧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心。 毛利率:预计总体毛利率70%左右,比去年同期的63.4%也有一定的增长。 费用端: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较2022年有所增长,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顶尖的研发团队,未来也会持续引进领军级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团队质量。除此之外,公司的校企合作也在稳步进行当中。 公司副总裁孙杨总对公司业务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2023年公司开始在民用市场布局:民用市场的开拓是公司2023年以及今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公司内部已经有专门的销售团队进行民用市场的开拓,同时今年也会大力发展代理渠道商,希望2024年上半年就能给市场看到一些成绩,目前在顺利进行中,后续可以关注公司的公告或者公众号发布。 2024年成立的机器人事业部:该部门的使命在于开发针对机器人行业的专业软件和解决方案。公司的机器人设计软件将涵盖并联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完整研发过程,从功能设计、构型综合、性能分析到结构设计优化。这些软件的推出将极大地降低机器人研发的技术门槛,协助企业提高产品创新水平、研发效率和设计质量,从而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行业的繁荣发展。其次,公司还将提供专为机器人设计的仿真解决方案,无论是基于模型(ModelBased)还是人工智能(AILearningBased)的技术路线,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开发都需要仿真的支持。在视觉-运动控制之外,公司还能够进一步提供力觉-运动的闭环控制方案。通过力和力矩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感知到外部力的变化,并据此调整机器人的姿态和动作。这种反馈机制使机器人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和任务要求,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和灵活的操作。而多体动力学模型则通过建立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描述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和力矩的作用,准确表达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和响应规律,能够形成更加有效的控制策略和精准的响应输出,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目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有相关商业化产品落地,还未产生直接效益。 2024年3月5日计划发布仿真云:单机架构的工业软件存在使用门槛高、成本高、通用性差、交付周期长等问题,云计算架构下的工业软件算力实现百倍增长,同时释放服务器等硬件的资源空间,降低对硬件的维护成本。且能够调动云上AI服务、数字孪生服务等大量服务。公司目前发布的版本主要面向高校客户。 总结:当前CAE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国外厂商的优势地位还很明显,能够看到他们仍处于垄断地位。但在国内来说,截至目前公司还是国内唯一一家主营CAE通用软件的上市公司,拥有更全面的物理场的通用仿真产品,技术积累和沉淀也更久,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国内领先优势显著。 相关问答内容: 1、公司未来对于人员的规划如何? 答:目前计划是在2024年度继续招聘公司的研发团队,因为从2023年来看整个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各个学科的这个带头的团队都已经建立完成。公司希望在2024年能够把这个梯队建立起来,另外一方面会扩张一些新的人员和团队,包括像大模型、机器人事业部。总体来看是希望到2024年底的时候能够增加到400-500人的规模,这个目标会根据整个全年的一个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 2、公司收入结构中软件产品占比如何? 答:按照收入口径划分来看,预计2023年工程仿真软件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去年同期占比约为50%,具体数据请您关注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 3、工程仿真软件收入占比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方面公司这几年的战略重点是对纯软件的开发,所以通用软件这一块整体增速会相对会比较快;另一方面2023年数字孪生的项目相对会更多一些,数字孪生这里会涵盖公司的各个学科的软件产品。公司预计在接下来的2-3年,工程仿真软件在收入中的占比还是预估6成左右。 4、据了解,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请问公司如何看待数字孪生? 答:公司的测控仿真软件Labworks是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仿真技术;Labworks通过更加智能的硬件设备管理功能,不需要人工手动干预配置,实现对设备的控制管理。某些仿真情景下对于数字孪生有需求,例如针对生产线的仿真,仅依靠仿真软件无法提供支持,需要数字孪生技术协助。公司在仿真技术上研发多年,在测控软件、仿真测控的融合上积累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已经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正在研究国际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准备重新整合公司积累的各方面技术,形成下一代更高效和精确的数字孪生产品解决方案。 5、对于汽车市场公司打算用什么角度和优势进行开拓? 答:公司在汽车方向的战略规划是在汽车这个存量市场里面寻找增量,因为汽车行业是在航空航天之外应用CAE最广泛、最成熟的一个行业之一,其大量的标准的研发流程中CAE工程仿真已经深度的嵌入在里面,比如说行驶性能、驾驶性能、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包括这个刚度、强度、疲劳、耐久性。海外CAE大量融入到它这个研发体系中,如果单纯从工作工具层面去撼动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汽车市场这里面还是要找一些增量的机会,这里面还是有大量的这种可行的机会。 一方面,汽车行业还是有一些新的需求,举例来讲像现在汽车的这个智能化程度很高,那么里面的电子相对来讲是比较这个有增量的部分吧,这跟他原来的研发体系结合的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紧密。 另一方面,就是公司具备技术优势的领域,公司在振动噪声领域和复合材料领域技术领先,所以在风噪和复合材料的领域公司产品非常有竞争力。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