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11-15 | 飞力达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1.97 | 0.20% | 28.20亿 | 10.2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7.11% | -7.11% | 120.55% | 120.55% | -0.14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7.12% | 7.12% | -0.14% | -0.14% | 1.02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41 | 4.44 | 100.15 | 1.00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7.58 | 73.03 | 56.81% | 1.13% | 0.10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3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14.38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1350--900 | 2024年度公司积极开拓新业务,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达30%以上。然而,受国际海运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关业务成本也随之上升;同时,上游客户成本控制的压力传导也导致公司利润空间收窄,业绩面临一定压力。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约3,14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000万元,主要系本报告期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收入减少。 |
参与机构 |
交银施罗德基金,西部利得基金 |
调研详情 |
1、问:公司是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取和拓展客户的?涉及哪些行业? 答:经过多年的积累,尤其近年来公司通过定位于服务目标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客户的业务策略,利用相关目标行业专业解决方案设计及运营能力,公司的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绿色低碳领域的专业经验,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不断向智能制造业相关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积累了众多智能制造业知名客户。这些客户涉及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精密仪器及通讯信息等行业。 公司通过仓的管理把客户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形成互动,进一步延伸进行增量开发,把国际货代、国内运输、多式联运等其它产品推到这些客户的体系里面去,使公司收入形成不断复制扩大的规模。 2、问:请问公司在海外的布局和业务拓展情况如何?请介绍公司目前在海外各国业务开展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当地的影响力。 答:飞力达过去几年中不断加速建设海外的网络,不仅因为国际货代业务的扩张需求,很大程度上也是发现生产制造领域企业在全球不断重新布局的商机。供应链变长、产能调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所以公司在东南亚陆续建设了一系列网点。目前海外网络规划以东南亚和南亚自主建设网点和分支机构为主,在欧美以合作战略伙伴为主。截至目前已经在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设立了分子公司。越南是目前整个产业转移的最优先的区域,公司也投入了最多的资源,目前有5家分子公司,在生产制造端的仓储运营服务体系中,飞力达在当地是服务体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目前在越南运营的仓储面积已经接近6万平米,也是当地是最先实施保税VMI的企业之一,在当地的业务包括仓储、跨境运输(含冷链)、海运和空运,海运、空运包括从中国运输到越南,也包括从越南出口到欧洲和美国。泰国公司已经开始正式运营,泰国的业务增长在电子信息、汽车的产能和扩展规模速度非常快,在印度也有业务合作。飞力达跟随客户产能外迁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海外网络的搭建和完善。以仓为核心抓手,与客户的生产制造供应链紧密结合,带动关联的运输、货代、报关以及其它产品叠加,使我们给跟客户之间的业务黏性更强。 3、近期公司落地了很多仓库项目,是否后续提供全球化业务的备件仓、分拨仓业务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重点? 答:飞力达从2019年开始进行海外布局,主要因为部分外资客户以及国内企业进行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与规划,把一部分产能部署到海外,比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以及印度等地。通过在这些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或组装厂,再出口到全球其它区域,飞力达配合这些企业做海外供应链体系的搭建。另外,飞力达新引进了全球售后备件团队,与原来的售后维修团队形成了互补效应,全球售后备件中心的服务匹配海外维修仓进行业务叠加。相信随着我们的海外网络的铺设,以及跟这些全球售后维修业务的这种组合会带来公司海外服务能力的提升,跟传统的国际货代公司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产生新的业务增长点。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