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防务2023-11-0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天和防务2023-11-0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3-11-08 天和防务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3.81 - 56.78亿 4.87%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34.77% -34.77% -534.67% -534.67% -39.32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3.51% 23.51% -39.32% -39.32% 0.21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8.70 48.45 140.09 2.44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404.49 167.38 42.56% -0.06% -0.32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17
报告期 2024-12-31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6.12亿 2025-03-31 预计:净利润-9500--7500 报告期,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及国内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公司立足主业、围绕核心客户需求,着力低空近防、边海防、5G射频、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方向,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及新产品研发投入,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军品方面,公司军援、军贸及海洋系列产品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产品交付验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军品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民品方面,受行业竞争加剧、集采单价下降及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的周期性等因素影响,使公司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形下,通信电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稳中有降;同时,“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首批及第二批次合同正在按照军方计划执行,产品尚未完成交付验收,年度内暂未确认收入,对公司军品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综合多重因素影响,报告期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已有所好转但仍未及预期。近几年,公司紧紧围绕军工装备、5G射频、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的不断深化,聚焦主业,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投入,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随着在手合同的陆续交付及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在国家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及“5G+工业互联网”、5G-A、5G-R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机遇驱动下,公司未来有望实现业绩较好改善。本
参与机构
星河投资,国盛证券
调研详情
公司领导陪同来访人员进行了有关产品区的参观、介绍,同时向来访人员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就公司在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领域的产品、市场和业务发展的情况等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具体内容如下:

问1、公司5G射频业务有哪些布局?核心产品包括哪些?

答:公司5G射频业务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可为4G/5G、WIFI、NBIOT等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包括旋磁铁氧体材料、各类隔离器/环形器、射频芯片/模组产品、先进封装材料等在内的多类产品。问2、公司军工装备业务有哪些布局?核心产品包括哪些?

答:公司军工装备业务以新一代综合近程防御系统为核心,全力推进新一代低空近防、智能立体边海防、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数字军营、国防动员、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

问3、公司在数字海洋业务领域有哪些布局?核心产品包括哪些?

答:公司数字海洋业务以海洋无人技术、海洋传感器技术、组网探测技术等产业化为支撑,全力推进“海洋智能感知大数据服务”,依托掌握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水下无人平台、海洋传感器的系列化数字海洋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系列、水下爬壁机器人、潜浮标、水面拦阻系统等海洋平台,海洋水文参量传感器XBT/XCTD、多频段目标探测声呐等海洋传感器,为海洋环境多参数感知体系、立体海防体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数字海洋业务逐渐向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

问4、公司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有什么产值预期?

答:根据公司规划,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二期项目建设将根据公司届时经营情况、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另行审议决策是否进行建设投资。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营业收入31.6583亿元(含税)。其中,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形成17600个机柜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开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租赁和运维业务,可形成年营业收入为11.6583亿元(含税);项目二期建成达产后,可容纳4000名大数据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数据加工服务和数智化应用业务,可形成年营业收入为20亿元(含税),预计收益是公司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做出的内部测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受到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有所变化。

问5、公司5G射频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公司如何看待?有什么改善措施?

答:公司5G射频业务受5G基站建设投资放缓、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业务收入有所下滑,但公司依然是各大设备商的主力供应商,行业地位处于领先,公司预计,随着5G商业化应用的推进,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会逐步提升,间接会导致5G基站建设需求增加,会呈现稳定增长的预期。从全球5G基站数占比来看,中国5G基站建设是走在前列的,国外对发展5G建设有潜在需求,加之公司是面向全球客户销售,存在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公司也在积极采取改善措施,包括持续关注海外客户的增长;关注行业趋势,拓宽客户群体、按照客户需求进行技术迭代、密切配合客户进行相应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面向市场,走出去,积极与国际客户交流沟通,开展技术交流;以及持续推动降本;持续加大5G射频材料和器件的研发等措施落地。

问6、公司对未来业绩有什么预期?

答:近几年公司正处于科研战略、能力建设的投入期及核心技术攻关的提升期,目前,公司已基本跨过该战略阶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大力推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总体来看,业绩有望改善和根本性提升。

通过近几年的转型升级、主业整合,公司已形成了“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和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数字海洋五大业务板块。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不断深化三大业务体系,公司在军工、5G射频等行业细分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地位。在宏观政策规划、5G创新应用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多轮因素驱动下,公司核心业务所处行业未来发展向好,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公司将坚持“聚焦、协同、提升”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紧紧扭住关键能力与核心业务,加快业务模式创新、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聚焦市场和产品方向,努力提升业绩。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