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11-08 | 华力创通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6.96 | - | 111.06亿 | 1.6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65.59% | -22.93% | -1140.69% | -911.55% | -26.00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9.60% | 1.59% | -26.00% | -112.90% | 1.62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5.68 | 45.66 | 130.82 | 52.85 | 0.0218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448.10 | 316.51 | 34.30% | -0.00% | -1.58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1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35亿 | 0.30亿 | 2024-12-31 | 预计:净利润-13600--9800 | 公司预计2024年度经营业绩较去年大幅下降且发生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项目交付验收节奏缓慢,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减少受多种因素影响,项目交付不及预期,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信用减值的影响公司将回款视为关系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任务,近年已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催款责任落实到人、审慎选择客户等多项措施加强回款管理力度。公司长账龄应收账款的账期后移,导致整体预期信用损失增加。在2024年回款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计提减值准备较去年仍有所增加。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严抓产品质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迭代,研发费用较去年有所增加。4.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00万元,主要系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子公司处置房产所致。 |
参与机构 |
江信基金,格林基金,黄河财险,渤海汇金,广发证券,中航基金,天风证券,中信证券,小满基金,华夏基金,容光投资,德邦证券,胤胜资产,中英人寿,泰康养老,幸福人寿 |
调研详情 |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深耕国防及行业信息化领域,主营业务涵盖卫星应用、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无人系统等业务方向,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电子、特种装备等国防市场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元器件、终端、系统和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民用市场,在智慧城市、卫星大数据、应急通信、安全监测等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公司在卫星导航与通信、雷达信号处理、仿真测试领域已成长为行业领跑企业之一。 在卫星应用领域,公司专注于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基于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核心芯片技术,形成“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较全产业链格局,面向特殊机构和行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卫星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并随着卫星系统建设迭代和完善,持续进行技术、产品和应用模式的更新升级。在特种行业领域,公司聚焦国防信息化和北斗三号系统的应用步伐,研制了多款面向车载、机载、手持、便携等应用场景的北斗三号终端产品,多款终端产品进入型号研制阶段,有效提升公司在北斗三号特种行业应用的竞争力。 在民用行业领域,公司不断探索实践,紧跟政策指引和系统建设步伐,推进天通、北斗服务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公司在卫星导航领域积极运用“北斗+”和“+北斗”的推广模式,依托核心技术和应用研究积累,进一步夯实和增强北斗综合应用能力,将“终端+平台”模式逐渐深入到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在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领域,公司基于自研的北三基带芯片,研制推出了北斗三号短报文模块HTQ206S,可满足固定式、船载、手持等不同类型北斗三号通信终端的应用需求;公司研制的HBD6100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终端在湖北、贵州等地在水文监测行业进行了批量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北斗三号手持类应用需求,完成HBD1100北斗三号便携式通信热点终端和HBD2300北斗三号短报文手持机的产品研制。在高精度安全监测领域,公司增加多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设计研发的产品实现卫星定位、卫星通信、物联网一体化集成和低功耗运行,可以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地质灾害监测等行业,已在甘肃、山西、青海、云南等地推广应用。在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领域,公司研制的数据中台综合利用北斗+5G、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孪生城市北斗时空大数据中心,实现全量数据“一网汇聚”,城市运行“一网统揽”。 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天通卫星移动通信基带芯片研制能力的企业之一,并根据客户需求及应用场景研制了多类数款卫星通信终端,在无地面通信网络的情况可以实现通话、信息、数据的通信传输和保障。 在仿真测试领域,公司仿真测试业务面向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兵器等国防工业和电子、电力、高铁等民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利用通用化的仿真测试平台打造个性化的仿真测试解决方案,服务于国之重器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在系统仿真应用领域,主要业务方向包含仿真软件、数字孪生、智慧+、可视化应用、高性能计算等。 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公司专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核心设备、雷达与电子战射频仿真系统以及外场复杂电磁构建系统三大市场,为国防军工用户提供先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多个新型号准备提供了型号配套组件以及半实物仿真系统。在雷达专用测试领域,公司继续开展并完成模块化雷达测试仪的研制,进一步提升了雷达测试仪的产品成熟度和通用化水平。 在无人系统领域,公司重点向中小型无人机、无人机靶目标和小型无人机反制设备等方向布局。目前已经研制多种类型的中小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小型无人机集群靶目标、抓捕无人机、系留无人机、低慢小目标反制设备等产品;同时可为用户提供各类无人机飞行服务。公司已具备无人系统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制、集成、测试、生产、飞行服务等能力,可快速响应客户的采购需求和服务需求。 公司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深入贯彻落实“以产业经营为体、以技术研究和资本经营为两翼,形成‘产业+技术+资本’相生互动、良性循环的生态效应”的战略方针,推动卫星应用、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无人系统等领域的布局和协调发展。 二、交流互动环节 1、请解读一下公司10月份披露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 答:您好,该公告披露的订单是公司2023年9月5日披露的重大合同的延续,2023年9月5日至10月23日,随着客户追加订单,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收到的采购订单总金额从约人民币2.1亿元(含税)增加至约4.95亿元(含税),超过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100%,达到了披露标准。目前该订单处于正常执行中,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公司自研的卫星通信基带芯片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卫星通信芯片的制程是多少,是自己生产还是代工。 答:您好,公司早于2015年发布了基于天通卫星通信系统的基带芯片。截至目前,国内民用市场只有少数厂商开发研制该种芯片。现阶段公司投入市场的卫星通信基带芯片制程为40纳米。公司主要负责芯片设计,芯片生产交由国内专业的生产厂商进行代工生产。 3、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是否有布局车载终端市场。 答:您好,公司持续关注卫星通信在车载市场的发展趋势,自研的相关卫星通信模块可应用于便携、车/船载终端、数据传输等场景。公司不断拓展天通卫星通信应用领域,挖掘物联网、车联网、电子消费等民用行业的潜在需求。 4、目前公司在北斗民用领域发展如何。 答:您好,随着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北斗系统正与相关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并为其发展持续赋能。公司基于在北斗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正在相关行业领域开展北斗技术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在北斗民用领域,公司重点布局了高精度安全监测领域,围绕地灾监测、水库大坝、桥梁、杆塔等建筑物利用北斗技术开展监测服务;同时,公司看好北斗技术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正全力研制机载的北斗导航设备,推动北斗导航设备和技术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国产化替代。现阶段,公司成功研制了适用于民航客机的机载北斗定位追踪设备,未来有望在民航客机上进行加改装。 5、请问北斗三号产品在特种行业领域的市场进展如何。 答:您好,公司自2021年开始参与特种行业关于北斗三号产品的研制和技术攻关,经过多轮的测试、比测及试验,部分产品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未来,随着特种行业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将努力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6、公司是否有计划介入低轨卫星通信领域,目前有无参与国内低轨卫星建设。 答:您好,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较早的布局了高轨卫星通信,成功研制出适用于高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带芯片,同时推出了多款移动卫星电话。在此过程中,公司充分掌握了卫星通信基带芯片有关的核心技术,并积累了良好的品牌优势,为公司开拓低轨卫星通信领域奠定基础。公司持续跟踪国内低轨卫星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期曾参与国内低轨卫星有关的通信协议和行业标准的论证,并已进行了一定的行业研究和技术储备,为未来发展低轨卫星通信业务做好准备。 7、公司2023年三季度收入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哪个业务板块。 答:您好,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运营良好,项目和产品按照正常计划交付。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卫星应用产业化顺利推进及降本增效工作的有效执行。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