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凯新材2023-11-06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万凯新材2023-11-06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3-11-06 万凯新材 - 路演活动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1.22 1.18% 64.71亿 1.0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11.84% -1.71% -371.01% -168.72% -1.75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0.86% -2.35% -1.75% -5.15% 1.47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0.41 1.39 101.71 0.68 0.0093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76.15 15.51 69.97% -0.16% -3.35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4
报告期 2024-12-31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21.50亿 78.12亿 2024-12-31 预计:净利润-33800--26000 报告期内,受聚酯瓶片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影响,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加工费较去年下降30%以上,虽然公司聚酯瓶片产销量保持稳定,但公司聚酯瓶片加工费随市场行情下降,导致公司2024年毛利及毛利率较大幅度下滑,公司业绩由盈转亏。报告期内,面对行业周期,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通过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布局拓展销售广度、加快推进MEG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布局、加强研发创新项目投入和研发队伍建设、增强现金储备并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种方式保障流动性安全,确保安全度过行业底部周期的基础上强化核心竞争力,为迎接顺周期打下坚实基础。
参与机构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方红资产管理,君和资本,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遂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调研详情
一、请介绍一下行业今年产能情况

答:根据化纤信息网(CCF)数据,2022年底我国瓶级PET名义产能1,231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5%,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逸盛石化、万凯新材、三房巷、华润材料4家头部企业占据国内产能的80%左右。进入2023年,国内聚酯瓶片行业迎来产能集中投放,瓶级PET年产能基数大幅增长370万吨,其中公司子公司重庆万凯60万吨瓶级PET产能在上半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国内产能的短期内扩张,带来一定产能消化压力。但全球范围内来看,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价格等因素频繁扰动,2023年欧洲地区部分瓶片产能出清,叠加国内落后产能淘汰,与国内较多新产能落地同步进行,聚酯瓶片的供需关系调整有望实现较为平稳过渡。公司随着产能规模扩大,有望继续提升行业地位及规模优势。

二、介绍一下2023年三季度公司情况?

答:2022年,受地缘政治、产能提升、市场需求增加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经营效益实现超预期提升,且由于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极为突出,导致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同比下滑。

整体而言,面对2023年这个产能投放大年,公司凭借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还是扛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2023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415.08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202.98万元,单季度环比收入增加,扣非归母净利润明显提升,公司业绩逐步企稳回升,总体经营情况平稳。

三、公司对未来PET市场的看法?

答:2018年至2022年,我国瓶级PET名义产能由1,061万吨/年增长至1,231万吨/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增长较缓,导致国内瓶级PET现货供应趋紧。进入2023年,国内PET行业迎来产能集中投放,瓶级PET年产能基数大幅增加370万吨,较2022年末增长35%。而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瓶级PET产品境内外市场需求未有与产能相匹配的大幅增长。因此,国内产能的短期扩张带来了一定的产能消化压力,产品价差压缩。

从目前各大厂家的规划产能看,明年行业PET产能投放速度将出现明显的放缓和下降,同时,公司也在加快海外产能的布局和建设,到毛利更高的地方去;以及加大新材料的研发创新力度,努力开拓新的消费领域,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抗风险和盈利能力。

四、公司回购的情况

公司于11月1日晚发布了公司回购股份方案公告,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且不超过1亿。目前回购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