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07-19 | 科力远 | - | 现场参观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18.55 | 3.44 | 0.26% | 96.43亿 | 1.9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39.20% | 39.20% | 9.50% | 9.50% | 3.03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15.30% | 15.30% | 3.03% | 3.03% | 1.36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26 | 8.45 | 99.73 | 0.82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41.26 | 46.98 | 68.27% | 0.52% | 0.60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34.21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鼎萨投资,平石资产,冠达菁华基金,翼虎投资,道谊投资,毕升投资,懂私慕,榕树投资,涵崧基金 |
调研详情 |
公司对分批来访的投资者进行了热情接待。来访投资者首先参观展厅,然后听取了公司基本情况及储能战略介绍,主要包括公司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战略规划及进展等方面内容,最后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公司展开交流: 1、公司在江西的锂电项目进展如何?碳酸锂的主要供给对象是谁? 回答:公司在宜春市拥有4座地下锂矿资源,目前规划了3万吨碳酸锂产能,目前首期一万吨碳酸锂产能即将在7月底投产,余下两万吨产能,预计将于今年底明年初投产;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争取更多的上游资源。公司生产的碳酸锂主要供给给由公司牵头成立的产业联合体企业,以保障终端储能订单供应,在有余量的情况下也会面向市场销售。 2、公司的新型提锂法有什么效果?目前研发进展情况如何? 回答:科力远正在研发的新型锂云母提锂工艺能够解决锂云母提锂尾渣量巨大、含氟含铊尾渣二次污染和高值金属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可以该技术也可应用于电池回收端。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 3、公司原矿供应是否能够跟上碳酸锂产能需求? 回答:公司旗下东联公司拥有4座地下矿,其中同安矿即将投入正式生产,其他三矿正加速推进详勘工作。根据目前了解的储量信息,能够充分满足3万吨碳酸锂产能需求。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其他地区的上游优势资源。 4、公司储能业务的规划以及当前进展到哪个阶段了? 回答:公司将通过紧抓产业链两头-上游原材料、下游储能市场;横向联合产业链内优质企业成立产业联合体,纵向撬动各界资金资源成立储能产业基金的思路,来快速抢占储能市场。目前公司上游碳酸锂产能积极建设中,并即将投产一万吨产能,产业联合体及产业基金也正积极筹建中,已与多家合作伙伴达成合作共识。 5、公司储能产品技术路线有何优势? 回答:公司的混合储能系统是基于功率型镍氢动力电池与能量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混合模式,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电源端和负荷端的状态进行预测,运用动态规划实现镍氢电池与锂电池协同分配充放电、冷却子系统高效运行,从而高效率实现源网荷大协同瞬时功率平衡、调峰、调频任务。综上,公司的混储系统拥有更高的电池安全性能、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更长的循环寿命等优势。同时,公司也会根据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能源解决方案、储能产品与服务。 6、公司在储能产业链中将主要参与哪些环节? 回答:公司主要通过紧抓上游优势资源和终端市场订单,并对中游产业联合体成员提供保供包销的方式,服务终端储能客户。公司在上游通过自有矿山和碳酸锂产能为中游客户提供稳定、优势的锂电原材料产品,在中游通过合资合作、构建产业联合体保障高性价比的电芯交付,在终端通过储能系统集成整体交付以及后期运维等业务为储能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联合地方政府、金融资本等单位牵头设立大储能产业基金,解决行业痛点,推动公司储能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7、面对丰田的转型,公司有何应对举措? 回答:公司秉持着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在维持HEV存量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锂电材料业务加速落地,重点布局战略型储能业务的快速推进,通过三大业务板块同步推进,保障公司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8、公司的传统业务方面有新的进展吗? 回答:公司现在研发镍电材料以及新型镍氢电池,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如在电解水制氢材料、电网侧调频调峰、轨道交通、航空冷链等方面的应用。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